招生信息
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9-06-24 点击数:

所属院系: 师范学院

学制:4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湖北理工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师范学院骨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始于大冶师范学校1949年创办的汉语专业,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较为雄厚。2006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首届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学生,2010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参与了湖北理工学院省级重点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工作,并在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基地、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校数字新媒体应用实训中心、校普通话测试中心、校书法研究中心、校矿冶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的支撑下,建立了以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基础、文学概论、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语文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为专业核心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师资充足,课程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间、标准微格实训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书法训练室和画室,能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和教师技能训练的需要18个校外教学见习、实习基地,有效地保障了教学质量。有14个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 100%学生知识结构完备,每年均有较多毕业生考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继续深造;本专业注重普通话、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写作等技能训练,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性强,汉语言文学功底扎实,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强,也能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文职工作。


主要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基础教育、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服务鄂东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独立教研、科研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 1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活动。

目标 2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强有力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有能力培养出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人文素养的中学生。

目标 3掌握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特点,了解地方语文教育资源优势与环境现状,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

目标 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和合作能力,了解中学教学管理的基本特点与决策方法,能够胜任中学班主任以及中学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

目标 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教育理念,适应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核心课程: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基础、文学概论、语文教学论


就业历史:

毕业生考研10%,从事教育50%,公司文员20%,其它20%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在师德、教学、育人和发展等四个方面达到如下 8个方面的要求:

(一)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以实际行动加以体现;高度认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思想观点、政治理论和社会情感;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激励、塑造学生;以中中学语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立志做一名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

2. 教育情怀:以成为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已任,理解并高度认同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有积极投身中学语文教育的热情和意愿;能够正确看待中学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教育现象,以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掌握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强大的爱心、责任心投入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以耐心、细心来对待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成为中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胜任教学

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以及综合人文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的能力。熟悉中学语文以及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科整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中学语文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了解课程开发的知识、课堂组织与管理的知识及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4.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针对中学语文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学会联系中学语文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中学语文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会创设支持性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中学语文各科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视频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转变学生由传统的讲授式学习为体验式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三)全面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积极、健康的指导和体验。能通过观摩中学课堂教学,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入班级或其他学生组织,了解中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能够了解中学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了解中学语文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学习指导、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培养:了解中学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青少年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及青少年的交往特点。能够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将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融入到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进行育人;积极参与组织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持续发展

7.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能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辩证地看待问题,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做反思型实践者

8.合作科研:能够理解现代科学体系下沟通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能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经历和体验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报告、分享结果的过程。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培训、新闻宣传、文秘写作等工作,也可参加公务员招考。


就业去向:

语文教师;文秘;新闻工作者;其他文字工作者